黄石市村(社区)集体“三资”提级监督平台
探索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督新模式 让“共同缔造”落地见效
发布时间: 2022-10-18 文章来源: 黄石日报客户端

“省市两级文明村”“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”,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北面,背靠梅子山的王曙村,名气不小。

十余年前,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是它的真实写照;2016年,村里大力推进乡风民风建设,坚持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发展思路,探索村集体经济与村民、企业共同发展的道路,闯出了一条“致富路”。

如今,王曙村率先在全市试点村社“账务分离”改革工作,“政经”分离、盘活资源、强化监督……全新的“三资”管理模式,让“共同缔造”落地见效。

10月13日,来到王曙村,远远就能看到一排亭台楼阁,木质的围栏、多彩的花卉、公园一般的入口,令人心旷神怡。沿着宽敞的柏油路前行,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,石桥流水,鸟语花香,三两村民坐在屋前,时不时传来阵阵谈笑声。

王曙村经济发展令人瞩目,从2016年起,王曙村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,通过与外来引进企业深度合作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富裕村”,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。

作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,王曙村近年来累计投入9600余万元用于屋面改造、立面改造、雨污分流、电力迁改、天然气入户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工程,整个村庄的样貌都发生了变化,各项基础设施都已完备,“衣食住行医”等民生领域也有显著改善。

“去年,村里每个人都发了4000元分红,村里的老人吃喝免费,村里的小孩上学也有补助。”60岁的村民柯兰娇拿着新买的衣裳笑着说,“现在年轻人都不用外出打工,直接去村里的企业工作,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包括医疗保险、房屋安全险、家庭财产保险、闭路电视、大病救助、死亡抚恤等13项惠民福利政策。”

村里有钱,老百姓跟着享福,然而经营性资产与行政资产收支采用“同一本账”,哪些钱属于“村民”、村里到底有多少钱,大家心里没个底;基层财务人员分身乏术,集体资产管理、集体资源开发、财务收益分配,事事不够精细专业。

“建立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村里所有经营性资产全部转入合作社,执行集中代理记账模式。”王曙村党支部书记王何胜介绍,村社“账务分离”制将产生经济效益的资产交由合作社管理,包括厂房、商用房、集体土地等,办公用房、公共服务设施等交由村委会代管。  

算清这“两笔账”后,村委会和村合作社选出两套班子,实行“政经”分离——设立成员大会、成员代表大会、理事会、监事会。村委会负责日常化行政事务管理与服务,村(股份)经济合作社负责开发集体资源、发展集体经济。这样一来,资金使用更为规范,村民对村集体的家底更加清楚,基层干部也摆脱了束缚、“轻装上阵”。

“闲置的房屋、宅基地、农田、荒山等,也能得到有效整合,撂荒地也就成了‘致富地’。”前不久,王曙村流转了三百多亩土地,发展种植产业,开展规模化经营,又带动了一批村民就业。还投资1千多万,盘下了村里的一家破产的玻璃厂,准备打造成返乡创业园,将当地的老百姓积极性都调动起来。

闲置资源被盘活了,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“三资”管理的盘子也越来越大,怎么管?由谁管?王曙村进一步强化全民监督,探索出“三资”管理的新路子。

“联合社财务公开由记账代理公司提供财务公开资料,每年公布两次。超过5000元以上的支出由理事会、监事会研究讨论审批.......”为避免村级财务审查流于形式,9月以来,王曙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集意见,通过设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、开支审批制度、财务公开制度、财务收支预算制度、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、财产登记制度、集体资产保管使用制度、集体资产处置制度等王曙联合社八项制度,强化村级权力监督,进一步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。

“共同缔造关键需要全民参与,‘账务分离’‘政经分离’就是最直接的还权于民,能有效推进共同缔造落地见效。”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易成龙介绍,推进村社“账务分离”强化“三资”监督的案例不只在王曙村。

今年来,黄石市农业局严格落实《中共黄石市委关于全面推进 2022 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精神,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,推进村社“账务分离”改革试点工作。现结合我市实际,在大冶市、阳新县、开发区 铁山区、 新港园区等 4 个县(市、区)各选择 1个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,开展村社“账务分离”改革试点,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,助推共同富裕。